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美國股市十年超越預期,未來能否再創佳績?

在過去的十年裡,美國股票表現超乎預期,許多投資專家都錯估了它們的回報。那麼,現在的問題是:未來十年,這股強勁的勢頭能否繼續?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市場的表現,並分析背後的數學邏輯。

十年前,大家對美國股市的未來充滿不同的看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相信,美國股票會繼續按照長期年化回報率約10%-12%增長。這個預測的基礎來自於一份廣為引用的資料,來自Ibbotson Associates,該資料追溯至1926年,並顯示美國股票在長期內的平均回報。為什麼會懷疑過去的成績呢?

然而,投資專家們並不這麼看。雖然這些數字在歷史上是成立的,但當時的經濟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專家們指出,股票的收益率已經偏低,股價過高,且美國的GDP增長放緩。因此,許多專家認為,未來的年回報應該調整到約7%-8%。巴菲特、杰克·博格爾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Jeremy Siegel等人都認同這個觀點。

此外,還有一群悲觀派,他們依據像是Shiller CAPE比率等統計數據認為,美國股市的估值已經過高。他們認為,儘管股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一度便宜,但到2014年,股市已經完全回升。他們預測,美國股市可能不會崩盤,但也不會大幅增長。即使股市有回報,可能也只有2%-3%的名義增長。

然而,結果卻讓所有人感到驚訝。美國股票的表現超乎了悲觀派的預期,並且比專家的預測還要強勁。根據Morningstar的數據,從2014年6月到2024年5月,標普500指數的年化總回報比預期要高得多。這一點不僅表現在名義回報上,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回報是在考慮了通脹後的表現。

實際的回報,顯示出通脹率略微高於預期,但基本故事沒有變。儘管股市估值偏高,經濟增長放緩,但股票表現遠好於當時大多數人的預期。將通脹納入考量後,結果仍顯示美國股市的回報超過了大部分人的預期。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美國股市的表現來自於四個主要因素:通脹、股息、每股收益增長和估值。簡單來說,一家公司的實際表現來自於股息支付、每股收益增長的變化,還有股價的變動。當然,通脹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2014年J.P. Morgan Chase的報告,這些數據接近巴菲特、博格爾和Siegel的預測。報告中預測,未來十年的年化回報將來自以下四個部分:1)通脹、2)股息、3)每股收益增長和4)估值。而實際上,這些預測與結果相差不大。

當我們對每個因素進行打分時,通脹的預測最為接近。預計的通脹率超過了目標,但並未超出太多,總體上來說,專家的預測較為準確。股息的預測則不那麼精確,實際股息率遠低於預期。報告中的股息預測為3%,但實際只有1.87%。這部分的誤差主要來自於許多公司選擇通過回購股票來代替發放現金股息。

至於每股收益增長,結果也大大超過了預期。這一方面是由於回購股票減少了流通股數,另一方面是因為政治環境的變化使得企業受益。政治上的民粹主義興起,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加劇,卻並未集中在對企業的攻擊上,這讓企業表現得相對較好。

然而,最令人意外的是估值的變化。大多數專家都預測股市的市盈率會保持穩定,甚至會回到歷史平均值,但實際上,市盈率反而上升了。這一點幾乎沒有人預測到。這也顯示出股市的估值往往難以預測,並且可能會出現長期的波動。

展望未來,專家們普遍認為,未來十年的回報可能會接近過去十年的表現。如果假設通脹率為3%,股息和每股收益增長的合計回報為5%,那麼名義回報可能在8%左右。如果股市的市盈率保持穩定,這是一個合理的預測。

然而,股市的市盈率可能會下滑。儘管這樣的預測很難精確,但如果市盈率下降10%-20%,那麼美國股市的名義年化回報將會降低,但仍可能超過6%。這比過去十年的12.6%要低,但仍高於債券的回報。

因此,對於這篇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美國股市能否重複過去十年的表現?答案是:或許可以,但也不一定。更重要的問題可能是,美國股票是否應該繼續作為全球投資者的基石。不過,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美國股市仍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無論是對美國投資者還是全球投資者來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