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

如果你沒有 B 計劃,那你根本沒有計劃

2009 年春天,我離開了紐約的美林證券,回到多倫多,想更專注於家庭,也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當時,我其實有很多機會繼續待在「賣方」,甚至可以回到加拿大的銀行工作。但後來,Gluskin Sheff(現在已經不復存在)這家公司出現了。我覺得如果能待在「買方」的團隊工作,會讓我的職業生涯更加完整。事後證明,我沒有錯。我在那裡的 11 年裡,學到的東西比我之前 22 年在傳統賣方市場當經濟學家學到的還要多。

以前在美林證券當首席經濟學家,連續多年都在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排名中被評為「明星級分析師」,那種光環真的讓人容易自滿,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謙卑?那時候哪懂這兩個字!

但加入 Gluskin Sheff 之後,我徹底被打醒了。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表達和溝通我的預測,而這個轉變要從我入職第一個月說起。

關鍵時刻:一個問題讓我重新思考一切

那時候,我在每週的投資委員會會議上,分享了自己對未來一年的經濟和市場預測。發表完畢後,公司創辦人之一的 Ira Gluskin 問了我一句話:

「Rosie,你的 B 計劃是什麼?」

我一頭霧水地回他:「什麼意思?」

他繼續說:「萬一你錯了呢?你過去總有犯錯的時候吧?告訴我們,如果你錯了,錯在哪裡?」

我頓時語塞,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會議結束時,他丟給我一句話,這句話至今深深印在我心裡:

「Rosie,如果你沒有 B 計劃,那你根本沒有計劃。」

這句話像一記重拳,打在我的自尊上。我當時心想:「天啊,我第一次在投資委員會上發表意見,結果顯得那麼傲慢自大!」

從單一預測到多重可能性:學會準備 B、C、D 計劃

我回去後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方法。從此,我的報告不再只包含一個基準情境,而是開始納入其他可能發生的情境,甚至包括「尾部風險」。

我不只提供基準預測,還增加了 B、C、D 和 E 計劃。這過程讓我意識到,世界上根本沒有「鐵板一塊」的預測,你永遠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我開始為每個情境設定機率,讓大家了解基準情境的發生機率,也了解其他可能性的風險程度。有時候,我甚至只是改變基準情境的機率估算,就足以讓整個投資團隊認真記筆記,因為這些變化透露出市場動態正在轉變。

預測不只是答案,更是風險管理的工具

我在 Gluskin Sheff 學到的一個關鍵觀念是:預測的價值不僅在於答案,更在於如何管理錯誤的風險。

以前在美林證券,我每天穿梭於客戶的會議室,習慣給出肯定的答案,卻從來沒學會基金經理真正關心的是什麼。他們關心的,是預測的「機率曲線」如何變化——什麼樣的結果有多大機率發生?如果錯了,成本有多高?

如果我早點理解這點,我當年的預測風格會完全不同。其實,識別基準預測的潛在風險,比基準預測本身更重要。

不要愛上你的基準預測

我在 Gluskin Sheff 和基金經理們一起工作了 11 年,每天觀察他們怎麼思考市場。我發現,最優秀的經理人都有一個共通點:紀律

他們不會「愛上自己的投資組合」,只要發現原本的假設沒達到預期,就會果斷調整甚至退出。

這讓我明白,作為經濟學家,我也不能「愛上我的基準預測」。事實上,基準預測經常不會「愛你回來」!

預測要靈活,不能僵化

成功的關鍵在於靈活調整計劃,而不是固執己見。我開始為自己的預測設立「調整標準」,一旦市場出現新的證據,就應該準備改變立場。這樣做,不但能降低錯誤的風險,也能避免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當然,這並不代表缺乏信念,而是要在自信與靈活之間取得平衡。預測市場就像走鋼索,必須在堅守立場和快速反應之間找到最佳節奏。

現在的計劃 A、B 和 C

目前,雖然很多經濟學家已經放棄「經濟衰退」的預測,但我仍然認為 2024 年經濟衰退的機率有 60%。

我相信利率仍然是市場的核心因素,雖然其影響可能會延遲顯現。此外,過去的財政刺激和疫情期間累積的儲蓄,對經濟帶來了短期支撐,但這些效應已經逐漸消退。

所以,我的 計劃 B 是這次衰退可能比預期更深、更久,機率為 25%。 若真的發生,那將引發信用違約和收縮風險,這是目前市場完全沒有定價的情境。

至於 計劃 C,我給它 15% 的機率,也就是經濟會安然無恙,甚至進入「金髮女孩」的理想狀態。 雖然不太可能,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結論:準備好多個計劃,才能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經濟預測從來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充滿變數的曲線。真正優秀的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不是靠押對答案,而是靠準備多個方案來應對風險。

Ira Gluskin 的忠告一直提醒我:如果你沒有 B 計劃,你就沒有真正的計劃。 這句話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也成為我做決策時最重要的原則。

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VIG vs. VOO & VTI:哪檔Vanguard ETF更適合你的投資策略?

VIG是Vanguard的股息增長ETF,而VOO和VTI則是Vanguard旗下追蹤標普500指數和整體美國股市的廣泛市場指數基金。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三檔ETF的區別。

首先,VIG專注於美國股息增長股票,這些公司有著穩定且逐年增長的股息。它追蹤的是S&P美國股息增長指數,包含過去至少10年持續增派股息的美國公司。與此不同,VOO追蹤的是標普500指數,涵蓋了美國500大市值公司。而VTI則追蹤CRSP美國總市場指數,提供對美國整體股市的廣泛覆蓋,不僅包含大盤股,還包括中小型股票。

如果你正在快速比較這三檔ETF,這裡有幾個要點:VIG、VOO、VTI都是Vanguard非常受歡迎的美國股市基金;VIG只包含股息增長股,且偏重於大市值股;VOO則涵蓋了美國的大型成長股和價值股;VTI則是VOO再加上中小型股,兩者的差異在於VTI的範圍更廣,包含了更多的股票。

此外,VIG不包括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而VOOVTI則包含了這些類別的股票。VIG還相對低配了能源和電信類股,這點與其他兩檔ETF有所不同。

從歷史表現來看,VOO和VTI自2006年VIG成立以來,無論是整體回報還是風險調整後的回報,都明顯優於VIG。這意味著,若你的目標是廣泛多元的美國股市投資,VOOVTI無疑是更合適的選擇。

除了表現上的差異,VOOVTI的受歡迎程度和規模也大幅超過VIG。截至目前,VOOVTI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超過5500億和9000億美元,而VIG則大約只有600億美元。此外,VIG的費用比率是0.06%,而VOOVTI則便宜一些,僅為0.03%。

總的來說,VOOVTI是那些希望實現美國股市廣泛多元化的投資者的理想選擇,而VIG則更適合那些對股息增長有興趣的投資者。值得注意的是,VIG更側重於大市值股,並且避開了能源、電信和房地產類股,因此在多元化方面稍微遜色。如果你在尋找核心的市場投資,VOOVTI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VIOV ETF 評析 – Vanguard S&P 小型價值股指數基金是否值得投資?

VIOV是Vanguard推出的一個指數ETF,專注於美國的小型價值股。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能夠幫助你在長期內獲得更高回報的投資選擇,VIOV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款ETF追蹤的是S&P Small-Cap 600 Value指數,旨在提供小型股且被認為被低估的股票組合。VIOV不僅僅是一般的指數基金,它還包括了盈利篩選,確保組成的股票具有盈利能力,這樣你就能間接接觸到盈利性因子

為什麼選擇小型價值股呢?歷史上,小型價值股的表現超越了大部分其他股市類別,這主要是因為它們承擔的風險溢價,像是規模風險和價值風險(這些我們通常叫做「因子」)。簡單來說,預期規模較小且被認為被低估的股票,從長期來看回報會更高。

當然,你可以在像VTI這樣的總體股市指數基金中找到小型價值股,但由於VTI是市值加權的,這意味著大公司佔比較大,小型價值股在其中的比重只有3%,這並不能充分發揮小型價值股的優勢。如果你想獲得更高的回報,就需要有意識地加重小型價值股的比重,而這正是VIOV的作用。

VIOV成立於2010年,專門追蹤S&P Small-Cap 600 Value指數,對小型價值股有比VBR(Vanguard的另一款小型價值ETF)更高的比重。VBR更像是一個中型股基金,其市值加權平均比VIOV高出大約三倍。因此,相對來說,VIOV提供了更好的小型價值暴露,並且雖然它的費用率(0.15%)比一些更廣泛的指數基金略高,但仍然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從歷史表現來看,VIOV在2010年到2022年期間的回報略微超過了VBR,這意味著它的策略是有效的,至少在過去的幾年裡。

那麼,VIOV是個好投資嗎?答案是可能是。首先,你需要評估自己是否適合將更多資金投入小型價值股,因為這類股票的表現有時會落後於市場的其他部分,這也意味著你可能會經歷長期的低迷。這些預期的溢價並不是保證的,所以投資前要有心理準備。

另外,將小型價值股作為投資組合的主力可能會讓你的組合表現與市場不一致,這也叫做追蹤誤差遺憾(tracking error regret),可能會讓你感到不安。所以,最好是將VIOV與其他更廣泛的指數基金一起持有,例如VT、VTI或VOO,這樣可以保持組合的多樣性。

總的來說,VIOV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對那些偏好Vanguard指數基金的人來說。如果你想要一個更純粹的小型價值股曝光,VIOV無疑比VBR更具吸引力。而且它可以作為稅損收穫的替代品,特別是在應用於應稅賬戶的情況下。

2024年最值得投資的7檔Vanguard ETF:低成本指數投資首選

Vanguard一直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低費用ETF供應商之一。如果你正在尋找簡單又便宜的指數型投資工具,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以下是2024年最佳的Vanguard ETF推薦,無論是股市或債券市場,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VOO – Vanguard S&P 500 ETF
VOO 是追蹤美國標普500指數的ETF,包含美國市值最大的500家公司。如果你想投資微軟、可口可樂等家喻戶曉的大公司,這檔ETF是絕佳選擇。標普500指數被視為美國股市的縮影,適合穩健成長的長期投資者。費用比率只有0.03%,極低成本讓你把更多收益留在口袋裡!

VTI –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如果你想要更廣泛地覆蓋整個美國股市,那就選VTI。它不僅包含VOO裡的大型公司,還納入中小型公司,共計約3,500家股票,比VOO更分散風險。無論市場規模大小,都能一網打盡。最棒的是,費用比率同樣只有0.03%

VXUS –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ETF
美國市場固然重要,但全球還有許多優秀的投資機會。VXUS 讓你接觸美國以外的國際股票市場,像是雀巢、三星和豐田等知名企業。這檔ETF幫助你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降低單一市場的波動性。它擁有將近8,000家公司,費用比率也相當低,僅0.07%

VT –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想一次擁有全世界的股票市場?選擇VT就對了!這檔ETF結合美國和國際市場,讓你投資全球超過9,000家公司,實現真正的全球多元化。它追蹤的是FTSE全球市場指數,費用比率僅0.07%。簡單投資、全面覆蓋,適合懶人投資法!

BND –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
股票雖然是主要資產,但債券也不可忽視,特別是想降低風險或穩定收益的投資人。BND 覆蓋整個美國債券市場,包括政府和企業債券,是分散資產類型的理想工具。它追蹤美國彭博債券指數,費用比率同樣超低,僅0.03%

BNDX –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Bond ETF
想進一步分散投資到全球債券市場?BNDX 是專為國際債券設計的ETF,覆蓋美國以外的主要債券市場。這樣的配置可以增加穩定性,同時降低單一國家市場的風險。費用比率為0.07%,對於國際投資來說依然很划算。

BNDW – Vanguard Total World Bond ETF
如果你只想買一檔債券ETF,就能擁有全球債券市場,那就選BNDW。這檔ETF將美國與國際債券市場整合到一個簡單的工具裡,適合追求極簡化投資組合的投資人。費用比率僅0.06%,兼顧全球化與低成本。

Vanguard的ETF不僅費用低廉,而且多樣化選擇讓你輕鬆打造全球化投資組合。不管你是剛開始投資,還是尋找更穩健的資產配置,這7檔ETF都是理想選擇。

2024年2月13日 星期二

抵押貸款利率與所有權效應:為何我們不願意搬家?

很多人都聽過「家是心之所在」這句話,但在當前的金融環境下,這句話好像有了新的含義:現在我們常聽到的變體是「家是你三年前鎖定的低抵押貸款利率所在」。這不僅僅是我從與財務顧問的聊天中聽來的,也是在我自己身上體驗過的現象。最近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都感到自己好像被困在家裡,因為他們不想放棄現有的低利率抵押貸款,而選擇更高利率的貸款並不划算。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我和妻子五年前很幸運地翻新了我們的房子,當最近一位客人問我是否滿意我們當初的選擇時,我竟然脫口而出:「我滿意,但希望能繼續滿意,因為我們現在被困在這裡啊!」

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有82%的潛在房屋賣家表示他們感到「被鎖定」在現有的房子裡,正是因為擁有低利率抵押貸款。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應該搬家。有時候,留在原地反而更合適。

如果你之前鎖定了一個低利率,但還沒有足夠的資金升級房子,那麼搬家可能意味著只能換成一個品質稍差但地段相似的房子,或者是品質相似但位置較差的房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留在原地是一種理性的選擇:也許更明智的是等利率下降或存款增多後再考慮搬家。

不過,在某些情境下,搬家反而可能更划算,即使意味著接受更高的抵押貸款利率。如果你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資金,並可以承擔更高的月抵押貸款,那麼搬到一個可以提升生活品質的房子,可能會是一個值得的投資。僅僅因為擁有一個低利率貸款而選擇留在現有房子裡,儘管想搬家也有更好的選擇,這樣的決定可能並不那麼理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困住」的現象呢?

這種不願意搬家的現象,往往與「所有權效應」有關。什麼是所有權效應呢?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傾向於高估自己擁有物品的價值,而低估自己沒有擁有物品的價值。這並不是我說的,而是許多心理學家,比如安妮·杜克(Annie Duke),都提出過的觀點。

這種心理效應不僅僅出現在房地產市場,也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有研究發現,擁有一個馬克杯的人會將其價值定得比其他人願意付出的價格更高。你可能也有過類似體驗,如果你試圖在線上出售一件舊傢俱,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會提高價格,最後卻不得不妥協。這正是所有權效應在發揮作用。

為什麼會出現所有權效應呢?這主要與「損失厭惡」有關。人們往往想要避免與損失相關的負面情緒,而放棄自己已擁有的東西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像是一種重大損失。除了損失厭惡之外,還有一個解釋是「心理擁有感」。這是由心理學家凱瑞·莫瑞吉(Carey Morewedge)提出的。

心理擁有感的核心觀點是:當你擁有一樣東西時,會在自己與該物之間建立一種連結。我們重視自己,因此會將自我價值轉移到物品上。當然,抵押貸款利率跟馬克杯或舊嬰兒車並不完全一樣,但這些原則同樣適用。

那麼,有什麼策略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所有權效應,並做出更理性的決策呢?

第一個策略:採取「外部視角」。試著想像,如果你的朋友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他們擁有一個低利率的抵押貸款,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搬家,而搬家可能會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你會建議他們留在原地還是搬家?這樣一來,你可以更客觀地評估自己的情況,並不會被所有權效應左右。

這個策略也常常用於處理「沉沒成本」。我們經常會因為之前的投入而不願意改變,但其實,沉沒成本是過去的事情,應該根據未來的情況來做決策,而不是被過去的事情束縛。

第二個策略:問自己,自己現在是否還是當初那個人。新研究表明,當我們強調自己從過去到現在發生的變化,會更容易做出新的開始,並不會被過去的決策所拖累。這意味著,有時候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需求、情況甚至個性,都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

第三個策略:不要過度關注特定的抵押貸款利率。抵押貸款利率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數字,容易引起注意,但我們的生活品質並不僅僅取決於每月的抵押貸款金額。還有其他因素,比如通勤時間、與朋友聚會的便利性等,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體驗。所以,當考慮是否搬家時,也要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範疇。

總結來說,克服所有權效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策略來做出更理性的選擇。這並不代表所有情況下都一定有完美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選擇,不會再被過去的抵押貸款利率或其他心理連結所左右。

房地產市場和抵押貸款利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而擁有正確的心態和策略,才能讓我們在面對這些選擇時更加從容和理性。記住,當我們做決策時,真正重要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的那些不可逆的決定。

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土木技師的專業購屋分享:打造安全又實用的理想自宅

在房市動盪的時代,很多人對買房這件事感到猶豫,但其實,買房不只是財務上的計算,更是生活選擇的一部分。如果能用專業的角度分析,選擇適合的自住房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購屋是一個需要妥協的過程。沒有所謂的完美房子,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在有限的預算內,找出自己最在意的條件,依優先順序排列,能夠幫助理清思緒。

像是結構安全是絕對不能妥協的部分,特別是在地震頻繁的台灣。挑選結構安全的房子時,可以注意幾個重點:

  • 選擇多跨設計的結構,避免單跨建築,因為多跨結構在抗震能力上表現更佳。
  • 房屋的平面與立面設計也很重要,平面接近方形、梁柱整齊分布的建築會更穩定;而立面整齊、無過多退縮設計的房子,則能在地震時有效降低損壞風險。
  • 最後,不要忘了調查建商的背景和設計團隊的口碑,這些細節都是影響建築品質的重要因素。

當然,除了安全,生活便利性也是很多人買房時考慮的重點。以雙北地區為例,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特點。像是江翠北重劃區距離台北市很近,但房價對於首購族來說負擔偏大;新莊副都心環境好,但通勤成本高;而三重右岸則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和便利的生活機能,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在選擇預售屋時,也有幾個特別需要留意的地方:

  • 建商信譽是最重要的一環,應選擇財務穩健、有良好口碑的建商,這樣才能降低工程無法如期完成的風險。
  • 履約保證則是保障購屋者權益的關鍵,優先挑選有信託保證的案子,確保資金用於正途。
  • 別被樣品屋的美好外觀迷惑,確認實際格局與梁柱位置是否如預期,才能避免日後的遺憾。
  • 最後,合約內容要逐條檢視,像是施工期限、交屋條件、保固責任這些細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買房後的生活並不會一夜之間變得輕鬆,反而是一段新的開始。與其斤斤計較小額花費,不如專注於提升收入能力。努力增進專業技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才是財務穩健的長久之道

對於投資的心態也應該保持理性,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才能在長期內達到穩定增長。而在現實生活中,停止抱怨市場和政策,專注於如何適應並改善現況,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買房其實是一趟認識自己的旅程,透過不斷地選擇與篩選,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居所。雖然過程可能充滿挑戰,但當住進自己心目中的家時,一切都會是值得的。希望這篇分享能為那些正在猶豫或努力中的人帶來一點啟發,也祝福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之地。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選擇好宅必看!五大周邊環境要素提升生活品質

選擇一個理想的住所,不僅關乎房子的內部品質,還有周邊環境的影響。好的住宅,應該要具備能提升生活品質的外部條件,這樣才能讓居住者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擁有一個舒適的家。這裡有五個實用的標準,幫助你挑選符合「好宅」標準的周邊環境。

首先,出入交通動線要友善便利。無論是開車、騎車還是步行,居住地的交通動線都直接影響安全性。建議大家購屋前可以親自走一走、開一開,感受交通狀況。比如,如果房子靠近大馬路,車流量大,出入時就要特別留意安全。反之,如果是位於巷弄中,車速較慢,但要注意巷弄的寬度是否足夠,避免通行不便。還可以留意建築是否有設置足夠的緩衝空間或警示設計,這樣能有效減少潛在的交通風險。

接著,無影響生命安全及生活品質的嫌惡設施也很重要。像是電線桿、變電箱、高架橋、或者是視野中無法避免的公墓等,這些設施長期暴露會影響情緒,甚至生活品質。因此,選房時要避開這些可能造成心理壓力的設施,尋找那些讓人心情愉悅的環境。

第三,避免噪音干擾也是選房時的一大關鍵。都市的噪音問題幾乎無法避免,但如果能夠選擇一個安靜的社區,對生活品質影響會更大。建議在白天和晚上都親自去現場感受周圍的噪音,確認是否有讓人無法忍受的干擾。此外,也可以檢查建築是否有設置吸音與隔音設備,這能有效減少外部噪音對居住品質的影響。

然後,充足的採光和通風是每個家庭都需要的基本條件。房子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周圍建築的距離、座向等因素,尤其是採光與通風。如果周圍的建築太密集,或是採光不佳,會直接影響居住的舒適度。還有,風向和西曬的問題也要注意,這些都會對家中的環境造成影響。

最後,避免淹水風險也是挑選好宅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時,低窪地區的淹水問題不容忽視。如果房子位於河岸、溪岸或海岸區,當遇到暴雨或颱風時,可能會造成交通中斷或財產損失。在購屋前,可以透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災害潛勢地圖查詢,了解該地區是否有淹水的歷史,以及是否有改善措施。

選擇住宅時,除了考量內部條件,周圍的環境也十分重要。這五個要素能幫助你挑選出一個適合居住的好環境,讓你的生活更加舒適與便利。希望大家能夠從中獲得一些挑選住宅的靈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想家!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買房必看!新手必備驗屋全攻略,輕鬆檢查屋況無死角

如果你是新手買房,最後一關的「驗屋」絕對是不能忽視的步驟。畢竟,花大錢買了未來的家,屋況是否真的良好,絕對是每個買家最關心的問題。驗屋看似繁瑣,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流程和重點,你就能安心入住。這篇文章就來幫大家解釋驗屋的流程,並分享一些重要的檢查重點,讓你能清楚知道該注意哪些細節。

首先,驗屋可以分為行政驗屋實體驗屋兩大類。行政驗屋是指在交接時,你需要檢查賣方提供的文件,比如權狀稅費結算明細鑰匙門卡等。這些文件不僅是確認房屋所有權的重要資料,還有可能揭露一些契約條款中的細節,例如權狀的坪數是否與合約一致,或者新成屋的保固書起算日是否正確。這些都非常重要,因為一旦交屋後才發現問題,處理起來可能會相當麻煩。

而實體驗屋則是最實際的部分,就是你進入房子裡,逐一檢查屋內的設施。為了讓驗屋過程順利,提前做好準備非常關鍵。你需要準備好合約和圖面,這不僅能確保你了解房屋的基本資訊,還能讓你核對現場的設施是否符合預期。驗屋工具方面,像是手電筒水平尺小夜燈等,都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檢查每一個細節。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驗屋清單,這可以幫助你有條理地檢查所有項目,避免遺漏掉任何問題。

驗屋清單中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十字訣,可以幫助你記住主要的檢查項目。這個十字訣就是:「門窗廚衛、天地壁、水電管」。具體來說,你需要檢查門的安裝是否水平、是否有縫隙,窗戶的開關是否正常,並且測試防漏水功能是否有效。廚房和衛浴設施的功能是否正常,這些都要逐一檢查。天花板是否有裂痕,地板是否平整,牆壁是否垂直,這些也是驗屋時需要注意的重點。

在水、電、管的檢查中,有幾個是特別需要關注的。排水是否順暢,是驗屋過程中的一個重點。你可以自己測試洗手台的排水速度,通常30秒內排水完成算是正常。如果排水不暢,可能會影響後續的生活品質。漏水檢查也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在衛浴和陽台背牆等容易出現滲漏的地方。的部分也很重要,確認插座是否漏電、迴路是否正確,這些對居住安全至關重要。

另外,驗管的部分也是必須要檢查的重點。消防管排風管排煙管等設施必須正常運作。這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的便利性,也關係到居住的安全。如果是中古屋,除了水電管之外,還要額外檢查結構問題,像是梁柱是否有裂縫,地面是否傾斜等。這些隱藏的問題,可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必須仔細檢查。

最後,如果是中古屋的話,除了室內的結構檢查,還可以進行一些額外的環境檢測。像是甲醛電磁波等,這些會影響健康的因素,最好在入駐前就先了解清楚,避免入住後發現有問題。透過這些額外的檢測,雖然無法要求賣方或建商改善,但至少能讓你提前做好防範。

總結來說,不管是新成屋還是中古屋,都有各自需要特別注意的驗屋重點。新成屋的部分,重點在於水電管的通暢和安全性;而中古屋則要特別留意結構問題,如梁柱的裂縫、地面的傾斜等。而無論如何,了解這些檢查項目,做好全面的驗屋,才能讓你安心入住,享受美好的新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