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2024年值得關注的6大科技ETF投資選擇

在過去的幾年裡,科技行業的表現可謂是異常出色,遠超出大多數其他行業,成為股市中的佼佼者。如果你也對投資科技公司感興趣,或者正在尋找科技股票的投資方式,那麼科技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可能是你的一個不錯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2024年最值得購買的6大科技ETF,這些基金能幫助你輕鬆涉足科技行業,無論你是新手還是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

科技行業包括了許多與軟體、電子、互聯網、電腦等技術產品和服務相關的公司。像蘋果、微軟、Adobe、亞馬遜這些知名品牌,都是屬於這個行業的代表。這些科技股票通常是成長型股票,會將利潤再投資於研發和未來的項目,推動創新與發展。因此,科技行業的公司通常會付出低額或不支付股息。隨著越來越多的以互聯網和軟體為主的公司成立,科技行業已經成為股市中最大的領域,市佔比超過了25%。在過去的十年間,科技股的表現遠超股市其他板塊。

但隨著科技股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大科技公司(如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等)逐漸主導市場,這也促使了行業結構的重組。2018年,科技行業的標準進行了調整,比如亞馬遜從原本的「消費品」類別移到了「消費選擇」類別,臉書則從「資訊技術」類別轉到了「通信」類別。這些變動使得我們對科技行業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入。隨著大科技公司不斷引領市場創新,很多投資者預測,科技行業未來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那麼,如何以一種簡單且成本效益高的方式,獲得這些科技公司股票的投資機會呢?這時候,科技ETF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些基金能幫助投資者在不同科技公司之間分散風險,並且通常擁有較低的費用和門檻。

首先,VGT – Vangu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F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科技ETF之一,擁有超過380億美元的資產。這個基金的目標是追踪MSCI美國可投資市場信息技術25/50指數,為投資者提供對美國科技行業的廣泛暴露。該基金持有超過320隻股票,並且年費比例僅為0.10%。這使得它成為投資科技行業的經濟高效選擇。

另一個受歡迎的選擇是FTEC – Fidelity MSC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ex ETF,這也是一個跟蹤MSCI美國可投資市場信息技術指數的基金。不過,這個基金的管理費為0.08%,比VGT還要便宜,因此對那些對費用敏感的投資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儘管如此,VGT因為其更高的流動性,對日內交易者來說可能仍然更有吸引力。

如果你偏好大型科技公司,那麼XLK – 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可能會是你的最佳選擇。這只基金自1998年以來便成立,旨在追蹤科技選擇行業指數。與VGT不同,XLK主要投資大型科技公司,並且擁有72個持股。該基金的費用比例為0.13%,略高於VGT,但仍然處於可接受的範圍內。它是一個更加專注於大盤股的科技ETF,適合那些偏好大型公司的投資者。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QQQ – Invesco QQQ Trust。這個基金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ETF之一,擁有超過1300億美元的資產。它追蹤的是NASDAQ-100指數,這是一個包含100家市值較大的公司(不僅限於科技公司)的指數。雖然NASDAQ-100並不是專門的科技指數,但QQQ的科技成分卻占據了48%的比重,並且同時也涵蓋了通信和消費品等行業,這使得它對投資者來說具有更廣泛的分散效果。QQQ的年費比例為0.20%。

對於那些希望專注於互聯網公司的投資者來說,FDN – First Trust Dow Jones Internet Index Fund是個理想選擇。這只基金專注於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如亞馬遜、臉書、PayPal、谷歌、Netflix等,擁有超過100億美元的資產。基金的目標是追蹤道瓊斯互聯網綜合指數,並且擁有42個持股。由於這個基金聚焦於特定領域,因此其費用比例較高,達到了0.52%。不過,如果你對互聯網公司有濃厚的興趣,這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我們來看看ARKK – ARK Innovation ETF,這是一隻由ARK投資公司推出的主動管理型基金。ARK Invest以其對科技創新公司的專注而著稱,尤其是在“顛覆性創新”方面,這些創新可能改變世界的運作方式。ARKK的投資範圍涵蓋了基因組學、機器人、自動化、能源、金融科技等領域。這隻基金的費用比例為0.75%,高於其他幾隻ETF,但它的主動管理意味著你可以接觸到更多前沿科技公司,包括特斯拉、Square、Zillow等。雖然大部分持股位於美國,但ARKK還提供約6%的國際投資機會。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權力的誘惑與腐化:雷·達里奧與橋水基金的教訓

現代金融資本主義的世界,給了許多人無法想像的財富與權力。當金融媒體為了吸引廣告收入,過度美化那些成功的商人時,他們的世界往往變得與現實脫節。這種情況更容易在那些員工和同事因為害怕上司權力而不敢提出反饋的情況下加劇。這不僅僅是最近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比如約翰·布蘭特,南海公司總裁,他的成功和受人崇拜,最終成為了他個人病態自大的根源。經濟學者愛德華·錢塞勒曾經描述過,布蘭特的野心無邊無際,表面上成功的光環和私下管理的混亂,逐漸讓他變得越來越狹隘,甚至開始有欺詐行為。

這種情形在20世紀初的經濟與技術劇變中愈加明顯,亨利·福特的例子尤其突出。福特曾經是工業界的神話人物,然而他卻沉迷於極端的反猶太情緒,並且將他的種族主義觀點傳播到今天的右翼思想中。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獲得了無限的財富和權力時,對其性格的扭曲和變化似乎變得不可避免。

然而,這不僅僅是歷史上的例子,今天的許多企業大佬也在重複著類似的故事。像馬克·祖克柏這樣的科技界巨頭,就完全忽視了社交媒體對民主規範的腐蝕;而伊隆·馬斯克則成為了種族主義和反同性戀言論的代言人,完全不顧其言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例子不僅揭示了權力的腐化,也讓我們更加明白,當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權力過大,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時,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負面的。

雷·達里奧與橋水基金的故事 就是一個現代金融界的縮影。雷·達里奧,作為橋水基金的創辦人,通過其pure Alpha和全天候策略,將橋水打造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這些成功的策略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也讓橋水基金成為了金融界的巨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橋水基金的業績逐漸下滑,並且其內部管理模式也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事實上,橋水的運作和雷·達里奧的領導風格,無疑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一個典型例子,揭示了當絕對權力掌握在一個人手中,這種權力對企業文化和員工心理的影響會有多麼深遠。

雷·達里奧的管理哲學,特別是在他的書《原則》中,充滿了對透明化與管理模式的強烈要求。他提出了所謂的“激進透明性”理念,要求每個員工都要記住並背誦數百條“原則”,甚至這些原則被用來評估員工的表現。員工必須承受極高的心理壓力,接受公開的批評和指責,甚至一些細微的錯誤,也會被徹底放大。這樣的管理方式,雖然初看起來似乎能提升員工的責任感,但實際上卻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人際關係的惡化。

其中,對新員工的苛刻要求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真正理解並遵守這些“原則”,即便是最高級別的員工,也不得不承受這種精神壓力。曾經的美國副總檢察長詹姆斯·科米,擔任橋水的法律顧問時,也不得不面對這種透明化管理方式的挑戰。儘管科米是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高層人物,卻最終被達里奧認為是“背後嚼舌”的人,這種情況的出現表明,達里奧對於“原則”的執著,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

“激進透明性”這一管理理念的另一個問題在於,它不僅關乎員工的表現,還影響到員工之間的關係。在這種極端的文化下,員工彼此之間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甚至出現了“棒球卡”式的評價系統,員工必須對同事進行評分,而這樣的系統往往讓人們更加關注如何消滅對方,從而保護自己,這樣的負面循環最終讓整個公司充滿了陰謀和猜疑。

不僅如此,雷·達里奧的影響力還蔓延到了技術層面。橋水甚至投入了數億美元,開發了一套名為“原則操作系統”(PriOS)的軟體,旨在將其管理理念數位化,並用來運營其他公司。達里奧對這個項目非常自豪,甚至聲稱獲得了馬斯克和比爾·蓋茨的支持,但最終這套系統只被少數幾家公司採用,原因很簡單:在橋水的業績開始下滑之後,沒有人願意再相信這套管理模式。

權力的腐化往往發生在缺乏有效監督和反饋的環境中。雷·達里奧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當一個人掌握了過多的權力,並且周圍缺乏挑戰他的聲音時,最終的結果往往會是自大的膨脹與對現實的脫節。達里奧的領導方式和他所創立的橋水基金,成為了現代金融世界的縮影,展現了極端管理模式對企業文化與員工心理的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雷·達里奧和橋水基金的故事提供了一個警示,告訴我們當現代金融資本主義讓個人擁有過多權力時,沒有有效反饋的情況下,最終會如何走向誤區。這不僅是金融界的警示,也對所有行業中的領導者提出了警告:擁有權力的同時,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聽取真實的反饋,才是成長與成功的關鍵。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解鎖幸福人生:從行為財務學中得到的啟發

有一位財務顧問曾經和我分享一個故事。他遇到一對夫妻,還沒開始規劃,他們就先說:“我們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兒子。在您為我們做任何規劃之前,我們必須先為他的未來做好準備,確保即使我們不在了,他也能受到妥善的照顧。”

這讓我開始思考,人生中最大的風險其實並不在股市裡。如果你想體會真正的風險,結婚是一個開始;如果想體驗更大的挑戰,那就生孩子吧。這話聽起來像是玩笑,但細想之下,這正點出了一個被忽視的重點:我們在談財務福祉時,往往忘記了人生福祉的重要性。

我發現,雖然我們需要穩定的財務來支撐生活,但我們真正追求的,其實是活得有意義、充實又幸福

財務福祉的核心在於:我們是否能應付當前與未來的財務需求、應對意外的財務挑戰,並朝著我們的目標努力,例如準備充足的退休金。而人生福祉則是活得有價值、有目的,且能感到滿足

優秀的財務顧問不只是資產配置的專家,更是人生的規劃師。他們懂得如何協助我們平衡財務與生活,幫助我們實現人生中的美好目標。然而,現在許多財務服務已經自動化,比如機器人顧問可以提供低成本的投資建議,但它們無法與人建立情感連結,也無法真正理解客戶的內心需求。

我們需要財務來支撐我們的生活。這點很容易被忽略。有人可能會說,幸福是工作、家庭、朋友與健康之間的平衡,但卻常常漏掉財務這個關鍵。事實上,很多調查顯示,財務是壓力的主要來源,超過了工作、健康與家庭的煩惱

財務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僅自身重要,還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其他面向。我們需要它來養家糊口、支付食物與住所費用;需要它來維持健康,支付醫療費用;甚至需要它來接受教育,讓我們有能力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實現自我價值。

曾經有一位曾是修道士的財務顧問說過,“我們的社群曾因破產而陷入困境,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哪怕是修道士也離不開財務的支持。” 這句話雖然直白,但道出了現代生活的現實:錢並非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當我們的財務狀況寬裕時,它能帶來多方面的益處。不僅能幫助我們支付生活所需,還能給我們成就感與情感上的滿足。比如一位年輕女性說,她的財務能力讓她可以購買一棟高價值的房子,這不僅滿足了她的居住需求,還讓她覺得驕傲。她說,“這是同齡人中少有人能做到的事。”

而對於財富更加豐厚的人來說,他們的選擇則更多樣。一位來自富豪家庭的紀錄片製作人曾提到,飛機座位從經濟艙升級到商務艙,甚至私人飛機,會改變你對出行的感受。她說,“一旦你嘗試過私人飛行,再也不想回到普通機場了。” 這些不僅是財務的效用層面,更包含了身份的表達與內心的滿足。

不過,財富帶來的快樂需要平衡。有些人追求財富過度,結果反而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一位71歲的長者曾說,“我見過一些人為了賺錢拼命,結果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錢是必須的,但過好生活、感到幸福才是更重要的。”

這樣的理念正是行為財務學第三代的核心。最早的標準財務學把人類描繪成理性且冷靜的機器,認為我們會完全按照邏輯來追求財務目標。而第一代行為財務學則指出,人類實際上經常犯下認知與情感錯誤。

到了第二代行為財務學,人被認為是“正常”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追求財務利益,還追求表達自我與情感滿足,有時甚至願意為此犧牲部分財務收益。

第三代行為財務學則進一步強調人生福祉,將人視為完整的個體。這種新觀點不僅關注財務數字,還探討家庭、健康、工作、教育與社會等領域對幸福的影響。

在這個框架下,財務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通往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正如有人說過的:財務應該是我們生活的支持,而不是我們生活的目標。

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2024年3月31日中期報告, 封閉型基金CET

淨資產變動(2024/03/31 vs. 2023/12/31 vs. 2023/03/31):

  • 淨資產總值:$1,443,687,141 vs. $1,319,864,836 vs. $1,177,059,038
  • 每股淨資產:$50.86 vs. $46.49 vs. $42.07
  • 普通股數量:28,387,828 股(與 2023 年底持平)


營運成果比較(2024/03/31 vs. 2023/03/31):

  • 淨投資收益:$8,120,326 vs. $5,965,724(每股收益 $0.29 vs. $0.21)
  • 投資出售淨收益:$14,648,811 vs. $8,994,393
  • 未實現資產增值:$101,053,168 vs. $29,672,568
  • 淨資產總增長:$123,822,305 vs. $44,632,685


投資組合更新

前十大投資(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





 

2024年4月3日 星期三

善用燈光設計,打造溫馨幸福的居家空間

燈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提供照明,更能塑造空間的氛圍,提升居家的幸福感。適當的燈光設計可以讓生活空間更有層次感,也能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以下是一些簡單實用的燈光配置技巧,幫助你輕鬆打造理想的居家環境。

多元的燈光配置方案

燈光配置並非「愈多愈好、愈亮愈好」,而是需要根據空間的需求與用途進行搭配運用。例如:

  • 均質照明:這是一種提供整體空間平均亮度的照明方式,燈具通常按照對稱原則配置,適合用於需要整體亮度的公共空間。

  • 分區照明:針對不同空間設置不同的照明亮度,根據需要調整燈具瓦數與佈燈密度,讓每個區域的光線都剛剛好。

  • 局部照明:這種設計將光線集中於某一特定區域,用來突出焦點,例如書桌、展示架或藝術品。

  • 調和照明:將局部照明與環境氛圍照明結合,形成層次分明的燈光效果,讓空間更具視覺吸引力。

建議可以混合使用這四種方案,根據空間需求進行比例控制。例如,整體以均質照明為主,在特定區域加入局部照明或調和照明,創造出既舒適又具趣味性的燈光設計。

自然光與人造光的完美結合

最理想的照明設計是讓自然光融入室內,補充不足的部分再運用人造光。許多現代建築使用大面窗戶提升透光度,白天時即使不開主燈也能享受充足的光線。陰暗角落可以利用立燈、吊燈或桌燈進行補光。

另外,可以考慮使用智慧型日光感測系統,隨著日照強度自動調節燈光亮度,讓人造光與自然光完美結合,營造出舒適又節能的光環境。

燈光不只是亮,還要準確和舒適

在燈光設計中,除了亮度,色溫、發光效率、燈具外型、防眩設計等因素都很重要。尤其是演色性(光源呈現物體真實顏色的能力),高演色性的燈具可以讓物品的顏色更接近自然光下的樣子,提升視覺效果與空間質感。

照明滿足三大需求

  1. 功能性:燈光首先需要滿足基本的照明需求,提供安全與便利。
  2. 裝飾性:透過美學設計美化空間,增添氣氛。
  3. 健康舒適性:營造舒適的視覺環境,根據不同年齡層與用途調整亮度與配置。

適當的燈光設計,不僅可以照亮生活,還能營造更有溫度的空間,讓家成為真正放鬆與享受的地方。透過巧妙運用燈光,你也可以輕鬆打造幸福感滿滿的居家環境!